用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纳米粒子其特性及表面改性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塑料文章

纳米微粒通常是指粒度介于20-150nm之间的超微粒子。纳米粒子按其成分可分为金属粒子、无机非金属粒子和有机高分子粒子,按相结构可以是单相、多相,也可为晶相、非晶相和准晶相等。

当物质粒径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后,其结构与常规材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使其在催化、光、电、磁性、热力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,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价值,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。

1.面与界面反应。纳米微粒比表面积大,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。由于微粒表面原子缺少临近配位的原子和具有高的表面能,使得表面原子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,从而使纳米粒子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。利用纳米材料的这种特点,能与某些大分子发生键合作用,提高分子间的键合力,从而使添加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强度、韧性大幅度提高。

2.小尺寸效应。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,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,导致其磁性、光吸收、热、化学活性、催化性及熔点等发生变化。如银的熔点为900℃,而纳米银粉的熔点仅为100℃。利用纳米材料的高流动性和小尺寸效应,可使纳米复合材料的延展性提高,摩擦系数减小,材料表面光洁度大大改善。

3.量子尺寸效应。即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小到一定值时,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。其结果使纳米材料具有高度光学非线性、特异性催化和光催化性质等。

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,大部分原子暴露在微粒表面,因此表面能极大,非常容易团聚在一起,这就为制造纳米微粒材料带来很大困难。因此制造纳米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减小微粒表面自由能,降低凝聚力。另外在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时,为提高纳米微粒的分散能力,需对纳米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。改性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粒子的表面能态,消除粒子的表面电荷,提高纳米粒子有机相的亲和力,减弱纳米粒子的表面极性等。

对纳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主要方法有:

1.表面覆盖改性,利用表面活性剂覆盖于纳米粒子表面,赋予粒子表面新的性质,常用的表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、钛酸酯偶联剂、硬脂酸、有机硅等。

2.机械化学改性,应用粉碎、摩擦等方法通过机械应力作用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激活,以改变表面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结构。这种方法使分子晶格发生位移,内能加大,在外力作用下活性的粉末表面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、附着,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。

3.外膜层改性,在纳米粒子表面均匀的包覆一层其他物质的膜,使粒子表面性质发生变化。

4.局部活性改性,利用化学反应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带有不同功能基团的聚合物,使之具有新的功能。

5.高能量表面改性,利用高能电晕放电、紫外线、等离子射线等对纳米粒子表面改性。

6.利用沉淀反应进行表面改性,在纳米粒子表面沉淀一层有机或无机包覆物以改变其性质。

由于纳米微粒凝聚力强,在制备后甚至在制备过程中就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,以上述几种方法来看,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界面改性剂,即分散剂、偶联剂等,它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完成。分散剂能降低填料粒子的表面能,改善填料的分散状况,但不能改善填料粒子和基体的界面结合。偶联剂则可和基体有强的相互作用。因此如用纳米微粒制备高分子基复合材料,最好还是使用偶联剂。

  • TPV/TPE业务助理
  • weinxin
  • 更多好文敬请关注
  • weinxin
转载橡塑文章,请获得美特授权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